- · 《农机使用与维修》刊物[06/29]
- · 《农机使用与维修》征稿[06/29]
- · 《农机使用与维修》投稿[06/29]
- · 《农机使用与维修》数据[06/29]
- · 《农机使用与维修》栏目[06/29]
1套外国农机顶国产4套?农机装备短板该如何补齐(2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加大帮扶力度,培育专业化机手队伍。秦辉希望,除了农机购置,国家还要在农机具保养上,如购买保养用油等方面,给予补贴。 有机手反映,农机很多
加大帮扶力度,培育专业化机手队伍。秦辉希望,除了农机购置,国家还要在农机具保养上,如购买保养用油等方面,给予补贴。
有机手反映,农机很多情况下不能作为抵押物,希望在农机贷款方面加大支持力度,帮助基层减轻农机更新负担。
绥阳县农业农村局农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骆驰验、江苏省政协委员陈超建议,农机驾驶证不能“一学了之”,宜加强基层机手队伍管理,开展常态化培训,提高农机具使用率。
加大智慧农机研发力度,改善作业环境,吸引“新农人”。单丽婷建议,厂家可生产有封闭驾驶室的农机,加装空调、空气滤清器等设备,改善机手作业环境。
针对智慧农机推广,梁加祥希望国家加大示范力度,以点带面,尽快完善模式,全面铺开,增强对“新农人”的吸引力。
半月谈记者?陈席元 刘智强 马晓成 姜刚 白明山
1套外国农机顶国产4套?
近年来,我国农机装备研发进步明显,但部分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,高端农机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滞后,这些短板直接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。
农机装备发展仍存较多薄弱环节
部分研发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。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教授李耀明说,目前国产谷物联合收割机上基本没有安装籽粒损失监测传感器,但欧美的基本都有;国产收获机械无故障作业时间一般只有30~50小时,而欧美日本的可达100~200小时。
吉林省榆树市增益农业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占有说,一台进口打包机8~10小时可作业900亩,价格为125万元左右,配套拖拉机补贴后花费约85万元,一套下来210万元左右。完成同样作业量需4套国产设备,每套价格约160万元。一些合作社表示,在大马力拖拉机方面,国产品牌鲜有可选。
高端农机的核心技术及关键零部件研发滞后。半月谈记者了解到,目前,除少数企业的产品在装备水平方面与国际水平接近外,国内多数农机企业生产装备水平较低、工艺技术落后、产品质量不高。专家表示,目前我国农机装备的技术水平、操作性能、田间适应性和乘用舒适度较差,尤其是在核心工艺材料、关键零部件、关键作业装置上存在技术瓶颈。
农机装备研发面临多重堵点
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。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党委书记唐勇说,我国农机装备学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追赶国际学科前沿的步伐明显加快,但在学科高端人才以及人才培养储备方面不足,导致研发缺乏原始创新,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。有农机装备企业反映,目前,我国部分相关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素质参差不齐,流动性较大,影响了企业生产的稳定可靠和产品质量的提升。
科研成果转化率低。专家认为,在农机装备创新方面,缺乏连续性,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有时存在脱节,“重研究、轻转化”的观念依然存在。唐勇说,近年来,他所在的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也有不少研发成果,但大部分没有转化。
高端装备补贴力度小。中部地区一家农业机械公司负责人说,高端农机装备是未来农机行业发展的方向,但我国高端智能农机产品尚未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,主要依靠进口。而且,此类产品研发制造成本较高,现有国家补贴与常规技术的产品几乎一样,增加了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商品化、市场化的难度。
多管齐下提升农机研发水平
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。受访专家认为,其他领域有领军人物、拔尖人才以及青年骨干,能不断实现突破,赶超国际先进水平,农机装备科研也同样需要。建议引进高素质农机装备研发人才,优化农机科研人才结构,提升农机科研的整体水平;培育人才,为年轻科研工作者投身农机装备研发创造条件;整合科研力量,组建综合的农机装备研发团队。
二是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。河北省农机化创新发展技术专家组组长籍俊杰表示,目前发达国家现代农机装备正向着大型、高效、智能化和机电液一体化方向发展,我国也要适应规模化种植需求,发展大型农机。专家提出,零部件强,则主机强,建议加强在环保型低排放发动机、动力换挡变速箱、电控系统等方面的研发。国家应进一步推进农机行业产学研一体化,推进科研成果转化。
三是加大经费支持力度,推动农机产业升级和技术突破。专家建议,增加农机装备研发专项经费,鼓励农机企业在智能化服务方面的项目申报,鼓励龙头企业加强在信息系统、精准农业服务、人机结合服务等方面的研发能力。
文章来源:《农机使用与维修》 网址: http://www.njsyywx.cn/zonghexinwen/2022/0507/1288.html